首页 > 时政 > 特别报道 正文

【经典导读】马克思主义实现的哲学革命——读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7期 作者:盛晓薇 发布时间: 2024-04-03 | 打印 | 字号:TT

截图20240403160909.png

  1883年3月14日的下午,马克思在英国伦敦的寓所里溘然长逝,自此解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就落在了恩格斯的肩上。1886年,66岁的恩格斯接受德国社会民主党刊物《新时代》的邀请,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带有总结性质的著作。他在这部著作中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如何从前人来、如何与前人分道扬镳,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史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这部著作于1886年发表在《新时代》的第四期和第五期上,后又在1888年出版了单行本,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开来。

截图20240403160924.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全面澄清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他们在批判性地吸收这两人的思想之后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因此,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如何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来,又如何与他们分道扬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的夙愿。

  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经合写过一部堪称唯物史观创立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对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可是由于普鲁士政府当局的阻挠和出版商的拒绝,这本书在当时并没有顺利发行。既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当时已经对他们与黑格尔的关系做过说明,那么为什么恩格斯还要在40年后写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呢?因为在这40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虽然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这期间的学术兴趣主要在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并没有从事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在早期的著作中论述过黑格尔哲学,但是对费尔巴哈的思想以及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未专门作出说明,恩格斯觉得到这个时候应该厘清他们的哲学信仰,交代清楚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怎样的以及与前人有什么关系,故而写作了这本小册子。

  恩格斯写作这本书还因为当时的欧洲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特别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之中影响甚大。然而,广大工人包括欧洲各个工人党派的主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与其理论来源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楚,他们错误地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相加,抹杀了马克思主义对其理论来源的革命改造,恩格斯认为有必要写一部著作把这个问题交代清楚。还有一点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已经预感到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他们妄图在所谓“新”哲学的幌子下复活德国古典哲学中消极反动的东西,以此来歪曲和抵制作为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德国国内的新康德主义、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甚嚣尘上,他们建立的那套唯心主义世界观企图把工人运动引向改良主义的歧路,极大干扰了欧洲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而恩格斯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当时欧洲各个工人党的思想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西方哲学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详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何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世界观。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其辩证法思想,恩格斯从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出发分析了其哲学思想中的革命性一面。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有过一个著名的论断:“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表面上看是为当时的普鲁士政府做辩护,把这个专制国家说成是合理的,但实际上根据黑格尔的观点,现存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现实合理的,只有那些带有必然性的东西才是现实合理的。于是,恩格斯从黑格尔这个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得出了必然的结论:凡是现存的都会灭亡。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这就是辩证法思想。按照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德国哲学的发展应当结束形而上学式的绝对真理体系,但是当时的哲学传统普遍认为,哲学家必须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穷尽一切的绝对真理体系,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哲学家。黑格尔没有跳出传统的圈子,他一方面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一切的发展都是永无止境的;另一方面又承认发展有个终点并努力追求这个终点,以建立一个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体系。这样,他的哲学就存在辩证方法和所谓绝对真理体系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导致黑格尔哲学最终解体。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其唯物主义立场,恩格斯在肯定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的同时也指出其哲学存在的缺陷。一方面,费尔巴哈虽然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但是却连同黑格尔的辩证法一起抛弃了。对待黑格尔哲学的正确态度应当是扬弃,即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救出这个形式中的合理内核,而这项工作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的。另一方面,费尔巴哈虽然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是没有提出彻底消灭宗教的方法应是消灭其产生的世俗根源,而是希望建立一种爱的宗教,主张靠“爱”来消解矛盾、实现人类的解放,认为解决未来问题的关键不是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而是确立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这种思想导致他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但在历史观上却坚持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唯心史观,恩格斯评价他是一个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黑格尔哲学“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叠加,它们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是经过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验证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结合体,事物及其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始终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尽管在变化中会出现暂时的倒退和曲折,但历史的发展终究会为自己开辟道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则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些规律包括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力量、阶级利益的冲突和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总的来讲,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的创立说明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从自然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中最终被驱逐出去了,哲学本身获得了科学的性质,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它实现了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革命导师恩格斯在面对党内外各种歪曲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时,毅然拿起批判的武器来解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有力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德国社会工人党内的指导思想地位。学哲学、用哲学,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本经典著作,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在面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时能够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基于社会主义500年的宏大视野,我们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有力地验证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了多国的伟大实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又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警惕甚至敌视,个别国家为了颠覆我国政权,处心积虑地希望通过意识形态斗争来破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种社会思潮比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儒家主义、民粹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企图为解决中国的各种社会现实问题“把脉开方”,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影响甚至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面对意识形态斗争日趋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因此,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区委党校〈宁夏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何青芳


>>><<<
【作者】:盛晓薇
【来源】:《共产党人》第7期